查看原文
其他

高秉涵:活着 因为妈妈在等我回家

2017-12-02 直通台湾 直通台湾

现年82岁的高秉涵,13岁离家,只身一人流浪至台湾,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,他讨过饭、跟狗抢过食物,但他始终顽强地活着,只为临别前母亲那一句:妈妈等你活着回来。下面就请看今天的《两岸家书》故事。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o13295k5jqg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“亲爱的娘,儿提起笔,真不知从何处说起,热泪挡住了我的视线,久久无法落笔……”



这是高秉涵在1979年写给大陆的第一封家书,那时的他已阔别家乡31年。



高秉涵13岁时离开山东老家,那是1948年。因为怕儿子在动荡中出事,母亲决定让他去投奔设在南京的学校,临行前叮嘱他,如果学校解散,要一直跟着人流走。



13岁的高秉涵怎会想到,这竟是他与母亲的最后一面。


短短数月后,南京的学校就解散了,高秉涵跟着大批流浪的人,一路跋涉来到厦门东南方的海滩上,随后他又被人流裹着,上了最后一班去台湾的船,漂流数日后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。


他举目无亲,无人照管,睡在台北火车站,跟垃圾场里的狗打架,只为抢别人吃剩的东西。在颠沛流离的生活里,他始终按母亲说的,努力地活着。


因为想念母亲,每年大年初一,天一亮,高秉涵就跑到北投大屯山,对着淡水河口,对着大陆,大声哭一场。



高秉涵的妻子石慧丽说,结婚第一年过年的时候,他就觉得他有一个家,不再是孤儿了,可是他还是会想到妈妈。



在好心人的资助下,高秉涵半工半读念完了大学,做了律师和法官。几十年间,他从未断绝过寻找母亲的念头。



1979年,高秉涵第一次走出台湾,前往西班牙的一个学术论坛,在那里他遇到了来自大陆的代表团,一个大胆的念头浮现在他的脑海,他连夜写了一封家书,希望可以有机会交给大陆代表团,让他们帮忙把信投寄到山东菏泽去。


但台湾当局不许高秉涵跟大陆的团体有任何接触,这封信最终被他从西班牙带到英国,再辗转投递到美国,经由美国的同学转寄到大陆。


高秉涵在信中最后写道:我所以要努力的活下去,只为临别前母亲那一句,妈妈等你活着回来。


第二年的5月12日,高秉涵收到了来自故乡的第一封回信,但他却不敢打开。



这封家书,在高秉涵的床头静静地躺了一夜,这一夜,高秉涵辗转反侧。第二天,当他鼓足勇气,颤抖着展开来信,看到的却是母亲已在一年前去世的消息。



两岸交流日渐增进,1987年10月15日,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。1991年5月,高秉涵终于踏上了阔别40多年的故乡。



高秉涵说,没有见到妈妈,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。离开家的时候还是个娃娃,回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50多岁的白发老人了。一看到那些回家的老乡,人家一说他妈妈还在,就很羡慕。



虽然遗憾未能再见娘亲,但高秉涵却说,自己也还算是幸运的,许多老兵在台湾孤苦一生,到死也没能再看故乡一眼。


为了达成老兵的遗愿,从1991年开始,高秉涵先后背着一百五十多名台湾老兵的骨灰,回到故土安葬。老兵们说,生为游子,拒做游魂;高秉涵说,回家是比天大的事儿。



这件衣服是高秉涵的母亲唯一留下来的东西,每当他想念妈妈的时候,就用这个袖子拂拂脸,叫声娘。


 


推荐阅读

《两岸家书》(一)

 八叔:两地书 故乡情

《两岸家书》(二)

马友联27年寻亲路


《两岸家书》(三)

1975年,一封家书的曲折之旅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